1、吖啶橙
2、LC3-II
3、LysoTracker
(以上三种方法详见http://www.flowcyto.cn/bbs/thread-4409-1-1.html)
4、可结合膜渗透性的改变、细胞膜表面PS的反转、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这三个指标区分凋亡和自噬。(http://www.flowcyto.cn/bbs/thread-5118-1-1.html)
细胞胀亡(Oncosis)
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胞浆空泡化,肿胀波及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胞内结构,胞膜起泡,细胞膜完整性破坏。胀亡细胞周围有明显炎症反应。1910年, von Reckling-hausen在骨软化病中发现由于缺血而肿胀坏死的骨细胞,他把这种肿胀坏死叫做Oncosis。1995年Majno和Joris为与凋亡相区别,重新引入了Oncosis的概念,把具有明显肿胀特点的细胞死亡命名为Oncosis;
胀亡的流式检测
胀亡可能很多FLOWER都不太检测,其实流式可以测,利用Annexin V FITC和DAPI排除掉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然后用DiIC1(5) 和 (DiBAC4(5))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浆膜电位,实时观察细胞在25分钟内发生的变化(如下图),很清楚地看出叠氮钠、Triton等引起的胀亡与凋亡、热休克等不同之处,就是线粒体膜电位快速下降而浆膜电位轻微增高。简单吧!
参考文献: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yto.a.21022/full
细胞焦亡(Pyroptosis )
一种微生物感染等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为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4、5、11,并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焦亡的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等均不同于凋亡、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广泛参与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
细胞焦亡的流式检测
细胞焦亡我大致看了这些查阅到的文献,发现几乎不大用流式检测,有些文献(例如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58225/)用流式检测,但是用PI标记细胞并结合GFP标记的细菌,检测吞噬了这种细菌的粒细胞中PI+的细胞,就认为是焦亡,似乎从机制上算,然而如果从分子水平看是否一定需要推敲。
我个人觉得需要焦亡特异性的标记物,例如Gasdermin D,这个焦亡的终产物目前有不少多抗,但几乎都是免疫荧光或Western上的,流式上做相关研究的同学可以试试这种一抗+荧光二抗,毕竟流式通量高,还可以结合其它荧光标记确定细胞性质。
当然,也可以检测caspase家族,看看是否涉及到了1、4、5、11这几个,也可以反映焦亡。
除了以上4种与感染相关性比较大的细胞死亡方式以外,我们的机体还有其它10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维持着正常生理功能或参与病理过程,它们分别是:
1
失巢凋亡(anoikis: suspension-induced apoptosis):正常的贴壁细胞如果长时间处于悬浮状态就会因“无家可归”而死亡。这是一种形式的细胞程序死亡,由与细胞外基质和其他细胞脱离接触而诱发的;这种细胞死亡形式在1994年被首次命名为失巢凋亡。失巢凋亡对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细胞异常生长或细胞黏附到异常的细胞外基质上。抵抗失巢凋亡是肿瘤转移的一个特点,能使肿瘤细胞通过循环系统扩散到远处的其他器官.肿瘤细胞在脱离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细胞间的接触后,通过旁自分泌以及旁分泌机制抵抗凋亡得以存活,并重新获得附着能力得以扩散、转移和侵袭。
2
吞噬死亡(phagocytosis):在哺乳动物体内中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担任机体中的保护防御任务。免疫细胞既可以吞噬感染的病毒、细菌或其它一些颗粒,也可以对衰老的、进入编程死亡的细胞的吞噬。如占成人细胞总数1/4的红细胞仅能成活120天, 因此人体每天必须清除大量衰老的红细胞,这主要是靠吞噬作用即溶酶体酶的消化作用来完成。
3
免疫杀伤( immune killing):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淋巴细胞可介导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免疫学功能。
4
细胞坏死(Necrosis:accidental cell death/cell lysis)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组织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
5
有丝分裂灾难(Mitotic catastrophe)在DNA发生损害时,细胞无法进行完全的分裂从而导致四倍体或多倍体的现象。1989年,Lisa Molz等发现在酵母的一种对热敏感的突变株中,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
6
entosis,即有些细胞会进入到其它细胞中,然后死亡。科学家称,这种新形式有可能成为一种抑制肿瘤的新方法。相关论文2007年11月30日发表于《细胞》(Cell)上;
7
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谷氨酸酯及其类似物质等神经递质的过度刺激,使神经细胞受损及死亡的病理过程;
8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一种“受控”的死亡类型,不依赖于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活化的路径,在这些类型的细胞死亡中,细胞会破裂,细胞内容物被释放。它在向细胞下达死亡指令的同时,刺激了一种炎症反应让免疫系统知道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而,当这一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开始出现失控时,它可以导致炎症性疾病。坏死性凋亡还牵涉到神经退行性疾病、失血引起的脑损伤,克隆氏病、多发性硬化症、急性心衰,以及某些病毒感染。
9
副凋亡(Paraptosis ):一种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死亡,细胞浆空泡化,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但没有核固缩现象。2000年Sperandio等在293T细胞系中超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时发现一种与经典凋亡不同的死亡表型,并定义为Paraptosis 。
10
aborted apoptosis:又名Necrosis-like programmed cell death,正常的程序性死亡启动后,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活化的路径被封堵,从而终止程序性死亡转向坏死,最后的细胞选择选择非胱解酶依赖凋亡路径终止生命;
11
细胞僵尸(Senescense,"cell zombie"),生物学老化引起的现象,一般指体外倍增50次以后由于DNA双链受损、细胞中毒等引起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12
细胞角质化(Cornification)表皮细胞会依基底细胞→棘层细胞→颗粒层细胞→角质层细胞的顺序形态集资转变,并向表层逐渐移动,最后变成角质细胞。这种表皮细胞的分化过程叫做“角质化”;
13
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切断神经纤维后,在与神经细胞失去联系的一侧(末梢侧)神经纤维,在几天内所发生的变性。是英国生理学家沃勒(A.V.Waller 1816—1870)所研究的现象,但细胞侧的纤维部分则没有多大变化,称此为沃勒(变性)定律;
多数情况下因为一些细胞死了我们才能更健康,而意外或衰老造成的细胞死亡会却影响机体功能正常运行,研究细胞坏死的信号、机理和调控以及它们对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影响,研究细胞坏死的方式有助于找到造成死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References
[1] 《Apoptosis, pyroptosis, and necrosis: mechanistic deion of dead and dying eukaryotic cell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784530
本文来自流式中文网(flowcyto.cn)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但谢绝复制粘贴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