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02

宋金之前,沿袭《难经》之义

宋金以前医家对奔豚病的认识大都沿袭《难经》肾积奔豚的含义。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奔豚气候》中曰:“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其气乘心……狂痴不定,妄见妄言,此惊恐奔豚之状。若气满之心,心下闷乱……此忧思奔豚之状。”巢氏认为奔豚病是肾之积气,这与《难经》之义相符;但他将奔及分为惊恐与忧思两型,前者病情以精神失常为主,后者很像是胸部心肺疾病,临床表现与《难经》之肾积奔豚又不同,仅借其名而已,足见当时对奔豚病认识的混乱。

唐·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完全引用了《难经》的肾积奔豚,未作任何解释和发挥。

宋·《圣济总录篡要》中没有奔豚专篇,曰:“凡积气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往来无时者,肾积也,盖肾水乘心,其状如奔如豚。……”完全是遵循《难经》之义。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也是沿袭《难经》之义,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五积六聚治同郁断》中曰:“贲豚者贲与奔同。……肾主骨,此积最深难疗。”并详细论述了五积的传变和中邪的时间,强调“郁”为奔豚的重要原因,治疗时忌用补法。总之,自东汉以后至宋金时期,都将奔豚病解释为肾积奔豚,在病机上除与肾有关外,与心也有关。

为何在这一时期一直沿用《难经》之义,而不取《内经》或《金匮》之义?分析其原因如下:①《灵枢》中对沉厥奔豚的描述甚为简单,从病因病机上又难以解释,使后人难以理解掌握;②《难经》中对积聚病证描述的较为完整系统,对肾积奔豚病的描述较具体,容易掌握;再加《难经》书简明易懂,流传较广;③《伤寒杂病论》在这一时期尚未广泛流传。从现存的《伤寒》、《金匮》注解中看出,宋代以后才渐开始传播,《金匮要略》的真正流行则是在明清时代,所以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在当时不被采用便自然可知了。

03

元至明清,推崇《金匮》之说

从元代开始便认为肾积奔豚与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不同。滑寿在《难经本义》中即认为伤寒发汗后所发之奔豚为卒然之病“……得之久而不已,时发者即为肾积,为难治;因外感误治而骤起者,非肾积,为易治也。”明代以后,由于对《金匮要略》注解的医家增多,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诸逆冲上篇》中曰:“逆气五脏皆有:一曰心……五曰肾,即奔豚气逆,脚气冲心之类也。”明确认为奔豚是气逆上冲而不是少腹有积块。对《伤寒》和《金匮》的有关条文进行了注解,推崇“唯桂大能泄奔豚”。

发展到清初,开始在病机上也突破了肾积的束缚。张璐《张氏医通》曰:“奔豚虽曰肾积,而实冲脉为患。”尤在泾更是明确地认为奔豚病与肝胆的关系更为密切,他在《金匮要略心典》中曰:“奔豚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肾肝同处下焦,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此奔豚之发于肝邪者,往来寒热肝脏有邪而气通于少阳也。”叶天士则认为是肝气犯胃,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周,痛从腹上冲,为呕为胀是厥阴秽浊所致。……徐,气冲偏左,厥逆欲呕,呕尽方适,伏饮在于肝络,少腹属肝,肝厥必犯阳明胃腑,故痛呕……。”近代名医张锡钝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又提出

冲气上冲的概念,“有气起自下焦挟热上冲,行至中焦觉闷而且热,心中烦乱,迟十数分钟,其气上出为呃,热即随之消矣。”又说:“盖冲气上冲之证,……素性怒之人,其肝气之暴发,更助冲胃之气上逆……。”张氏所言之“冲气上冲”,从临床特征看即属奔豚气病,在病机上也认为是肝气犯胃,在治疗上提出了重镇降逆的有效方药。

总之,在这一时期医家们渐渐认识到《难经》之肾积奔豚与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完全不同,且后者渐被人们所接受,其重要原因是对《金匮要略》注解增多,使其得于广泛传播,且仲景对此病有完整有效的治疗方药。在病机上这一时期也突破了肾与心,认为于肝胆胃关系较为密切。在治疗上除尊仲景之法外,尚有重镇降逆等法的发展。

04

建国至今,分为肝肾两型

建国以后对奔豚的含义已明确为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明确地分为肝气上冲和肾阳虚,水寒之气上冲两型。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说:“奔豚有两种,一种是肾脏寒水之气上逆,脐下跳动,有气从小腹上至心,心悸不宁……,另一种是肝脏气火上逆,症状较为危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使人窒塞欲死。”刘渡舟等人在所著《金匮要略诠解》中说:“奔豚气病多因惊发激动肝肾之气上冲而成,抑或血不养肝而肝气上冲以及心阳虚,水寒之气上犯之所致。”崔月犁等人分为肝气奔豚和肾气奔豚,肾气奔豚又分为欲发和已发二证。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30余例奔豚气病例,经分析总结有如下体会:①本病不常见,女多于男,以中年瘦长体型多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许多患者有胃节律紊乱;②情绪激动,外感寒邪,饮食生冷常可诱发;③笔者也将其分为两型。肝气犯胃型:多由情绪激动诱发,症见脐下悸动上冲胸咽,胸闷心烦腹痛,甚则恶心呕吐。治疗用赭石、生龙牡平冲降逆,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半夏、陈皮、苏梗和胃降逆。肾虚饮停型:多由素体脾肾阳虚而又外感寒凉诱发,症见脐下悸动时有上冲感,唾吐痰涎,腹痛隐隐、喜温喜按,畏寒肢冷,面白乏力。治疗用生龙牡平冲降逆,党参、白术、甘草健脾,干姜、附子温阳,桂枝、茯苓平冲化饮,半夏、陈皮、苏梗和胃降逆。④本病的西医诊断首先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次,原发性癫痫不能排除。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许多病症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资料和水平,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文献杂志》,作者/杨雨田 武俊青 。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启用 Internet 功能 - Win32 apps
0365cc彩票APP官方版下载

启用 Internet 功能 - Win32 apps

🕒 06-28 👁️ 280
酉年是哪年?酉年是什么年?
365地址

酉年是哪年?酉年是什么年?

🕒 07-16 👁️ 8885